真空滚揉机作为肉制品、豆制品加工中实现有效腌制的核心设备,其规范操作直接关系到
产品品质稳定性、生产效率及食品安全。在火腿、香肠、调理
鸡胸肉、风味豆干等产品加工场景中,需严格遵循 “前期准备 - 核心操作 - 清洁维护 - 安全管控” 的全流程标准,结合设备特性与食品生产卫生要求,规避操作不当导致的原料损耗、设备故障或合规风险。以下从四个维度,详细说明真空滚揉机的标准化使用方法,为食品加工厂提供可落地的操作指引。
一、操作前准备:夯实安全与合规基础
操作前准备需覆盖设备检查、原料预处理、
参数确认三大环节,确保设备状态正常、原料符合要求,为后续加工奠定基础。
1. 设备状态检查
- 外观与连接检查:观察设备外壳、滚筒、密封门是否存在变形或破损;检查真空管路、电源线、气管连接是否牢固,无松动、老化或泄漏现象,尤其关注真空泵与滚筒的连接部位,避免因密封不严影响真空度。
- 功能测试:接通电源后,启动设备空载运行,测试滚筒正反转(转速范围 5-15r/min)是否顺畅,无卡顿或异常噪音;启动真空泵,检查真空度能否稳定达到 - 0.06~-0.08MPa(符合多数食品腌制需求),且真空保持时间≥5 分钟,无明显泄压;测试温控系统(若配备),确保温度显示与实际加热状态一致,偏差≤2℃。
- 卫生确认:确认滚筒内部、叶片、密封胶条无残留原料、油污或异物,可使用洁净湿抹布擦拭表面,必要时用食品级清洗剂(如碱性清洗剂)清洗,再用纯化水冲洗干净,较后用 75% 食品级酒精消毒,确保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 14881)要求。
2. 原料与辅料准备
- 原料预处理:根据加工需求将原料切割成适宜尺寸(如鸡胸肉切为 3-5cm 块状、牛肉切为 1-2cm 薄片),确保原料大小均匀,避免因块状过大导致滚揉不充分;去除原料中的筋膜、脂肪等杂质,减少设备卡滞风险。
- 辅料配比:按工艺配方准备调味料(如盐水、香料液、磷酸盐等),确保辅料溶解充分(如盐水中盐分浓度误差≤0.5%),避免未溶解颗粒附着在原料表面,影响入味均匀度;辅料温度控制在 15-25℃,避免低温导致原料结冰或高温滋生微生物。
3. 参数预设确认
根据产品工艺要求,在设备 PLC 控制系统中预设参数:真空度(通常 - 0.06~-0.08MPa)、滚揉转速(5-10r/min
适用于肉类,10-15r/min 适用于豆制品)、滚揉时间(30-180 分钟,根据原料特性调整,如鸡肉需 30-60 分钟,牛肉需 90-120 分钟)、正反转比例(建议正转 20 秒、反转 15 秒,平衡滚揉效果与原料完整性),确认参数无误后保存工艺配方,便于后续批次调用。
二、核心操作流程:把控关键加工节点
核心操作需遵循 “原料投入 - 真空滚揉 - 过程监控 - 出料转移” 的顺序,精准控制每个环节,确保产品品质稳定。
1. 原料与辅料投入
- 打开设备密封门,将预处理后的原料缓慢倒入滚筒内,原料装载量控制在滚筒容积的 60%-70%(如 2000L 滚筒装载 1200-1400kg 原料),避免装载过多导致滚揉不充分,或装载过少造成原料过度碰撞破损。
- 沿滚筒内壁缓慢注入调配好的辅料,避免辅料直接冲击原料表面;若辅料为粉末状,需先与少量水混合成糊状后投入,防止粉末飞扬附着在滚筒内壁,造成浪费或卫生隐患。
- 关闭密封门,确保门体与滚筒贴合紧密,密封胶条无错位,避免运行中出现漏气,影响真空度。
2. 真空滚揉运行
- 启动 “真空抽气” 功能,待真空度达到预设值(如 - 0.07MPa)后,自动切换至 “滚揉” 模式,设备按预设转速与正反转比例运行;运行初期需观察 5-10 分钟,确认滚筒转动平稳、真空度保持稳定,无异常噪音或泄漏。
- 对于需分段滚揉的产品(如先低速渗透、后高速入味),可在 PLC 系统中设置多段工艺:例如第一段(0-30 分钟)转速 5r/min、真空度 - 0.06MPa,第二段(30-60 分钟)转速 8r/min、真空度 - 0.08MPa,满足不同阶段的加工需求。
- 滚揉过程中若需添加辅料(如风味精油),需先停止滚揉、释放真空,打开密封门添加后重新抽真空,避免带压操作导致安全风险。
3. 出料与转移
- 滚揉结束后,设备自动停止并释放真空,待真空度降至 0MPa 后,打开密封门;启动 “出料” 模式(部分设备支持滚筒倾斜出料,倾斜角度 10-15°),将腌制好的原料缓慢导出至洁净的食品级容器(如不锈钢推车)中。
- 出料过程中避免原料堆积在容器内,需及时转移至下一工序(如成型、蒸煮),若无法立即加工,需将原料置于 0-4℃冷藏环境中,储存时间不超过 24 小时,防止微生物滋生。
- 出料后检查滚筒内部是否有原料残留,若有残留需及时清理,避免影响下一批次加工。
三、清洁维护:延长设备寿命,保障食品安全
清洁维护需在每次使用后、每日生产结束后、定期(每周 / 每月)分阶段进行,确保设备卫生与性能稳定。
1. 每次使用后清洁
- 关闭电源,待设备冷却至室温后,用纯化水冲洗滚筒内部、叶片及密封门,去除残留原料与辅料;若有油污残留,可使用食品级碱性清洗剂(浓度 0.5%-1%)浸泡 10-15 分钟,再用纯化水冲洗至无残留,较后用洁净毛巾擦干表面水分。
- 清洁真空管路:打开管路阀门,用压缩空气(压力 0.4-0.6MPa)吹扫管路,去除管路内残留的水分或杂质;每月定期拆解管路接头,用纯化水冲洗内部,确保管路畅通。
2. 每日生产结束后维护
- 检查密封胶条是否存在磨损或变形,若有破损需及时更换,避免影响密封效果;在胶条表面涂抹少量食品级硅脂,延长胶条使用寿命。
- 清洁设备外部:用湿抹布擦拭设备外壳、操作面板,去除表面油污与灰尘;检查电源线、接地线是否完好,无裸露或破损。
- 真空泵维护:观察真空泵油位,若油位低于刻度线需补充食品级真空泵油;检查真空泵排气口是否有油雾泄漏,若有泄漏需更换密封件。
3. 定期(每月)深度维护
- 拆解滚筒叶片与轴承,检查叶片是否有磨损或变形,轴承是否有松动;用食品级润滑油润滑轴承,确保转动顺畅。
- 校准真空度与温控系统:使用标准真空表校准设备真空度显示,误差控制在 ±0.005MPa 以内;使用标准温度计校准温控系统,确保温度控制偏差≤1℃。
- 检查 PLC 控制系统:测试参数存储、调用功能是否正常,备份工艺配方,防止数据丢失。
四、安全注意事项:规避操作风险
操作过程中需严格遵守安全规范,保障操作人员与设备安全,符合安全生产相关法规要求。
1. 人员操作安全
- 操作人员需经过岗前培训,熟悉设备结构与操作流程,严禁无证人员操作;操作时穿戴工作服、工作帽、防滑鞋,严禁佩戴首饰或留长发,避免卷入设备。
- 设备运行中严禁打开密封门,严禁将手或工具伸入滚筒内,若需紧急停机,需按下设备急停按钮,待滚筒完全停止后再进行后续操作。
- 真空抽气与释放过程中,需缓慢操作阀门,避免压力骤变导致设备冲击或人员受伤。
2. 设备运行安全
- 设备需安装在平整、干燥的地面上,接地电阻≤4Ω,避免因接地不良导致触电风险;周围预留 1-1.5 米操作空间,便于设备维护与人员通行。
- 严禁超量装载原料(不得超过滚筒容积的 70%),避免设备过载导致电机损坏或滚筒变形;严禁加工过硬或带尖锐杂质的原料(如金属碎片),防止损坏滚筒与叶片。
- 若设备出现异常(如真空度无法达到预设值、滚筒异响、电机过热),需立即停机检查,联系专业维修人员处理,严禁带故障运行。
结语
真空滚揉机的标准化使用是食品加工厂实现有效、安全、合规生产的关键环节。通过规范操作前准备、精准把控核心流程、落实清洁维护要求、严格遵守安全规范,既能保障产品品质稳定,减少原料损耗与设备故障,又能符合食品安全法规要求,为企业规模化生产提供支撑。食品加工厂需结合自身产品特性与设备型号,制定个性化操作手册,定期开展操作人员培训,确保每一步操作都符合标准,推动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