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诸城市佳兴机械有限公司-滚揉机官网!

17853669228

15063686338

卧式与立式真空滚揉机的外形差异解析

发表时间:2025-09-05    人气:     来源:原创   作者:小编

卧式与立式真空滚揉机外形差异解析

在食品加工设备领域,真空滚揉机依据结构形态可分为卧式与立式两大类,二者虽核心功能均为通过真空环境与机械滚揉提升物料腌制效果,但外形设计差异显著,直接影响设备占地面积、操作方式及适用场景。以下从整体结构、核心部件形态、辅助组件布局三方面,详细剖析两者的外形区别。
**卧式与立式真空滚揉机的外形差异解析(1)

一、整体结构与空间形态差异

(一)卧式真空滚揉机:横向延伸,低重心设计

卧式真空滚揉机整体呈 “长方体” 或 “圆柱体横向放置” 的形态,核心特征是滚揉桶轴线与地面平行,设备主体沿水平方向延伸。从外形上看,其高度较低(常规型号高度多在 1.2-1.8 米),长度较长(根据容量不同,长度从 2-5 米不等,如 600L 卧式机型长度约 3 米,1000L 机型长度可达 4.5 米),宽度通常在 1-1.5 米。
这种设计使设备重心贴近地面,外形上给人 “扁平、修长” 的视觉感受,放置时需占用较大的水平地面空间,但对垂直空间高度要求较低,适合安装在车间层高有限(如层高 2.5-3 米)的场景。部分卧式机型会在底部加装万向轮或导轨,外形上可见明显的移动或固定支撑结构,方便设备在车间内调整位置。

(二)立式真空滚揉机:垂直堆叠,高重心设计

立式真空滚揉机则以 “垂直堆叠” 为核心形态,滚揉桶轴线与地面垂直,设备主体沿竖直方向延伸。其外形高度较高(常规型号高度多在 2.5-4 米,如 300L 立式机型高度约 2.8 米,500L 机型高度可达 3.5 米),但占地面积小(直径通常在 1-1.8 米,呈 “圆柱体” 或 “圆台” 状),整体呈 “瘦高” 形态。
从侧面观察,立式机型的进料口、滚揉桶、驱动系统自上而下分层布局,外形上可见明显的垂直分层结构;顶部通常设有圆形或方形的密封盖,底部则为支撑底座,部分机型会在底座周围加装防护栏,增强设备稳定性。由于高度较高,部分立式机型会在中部设置操作平台或爬梯,外形上增加了 “垂直辅助结构”,方便操作人员进行进料、检修等操作。

二、核心部件(滚揉桶、驱动系统)外形差异

(一)滚揉桶:形态与布局的核心区别

  1. 卧式真空滚揉机的滚揉桶
滚揉桶是卧式机型较核心的视觉部件,外形呈 “圆柱体”,长度远大于直径(如 600L 卧式滚揉桶直径约 1.2 米,长度约 2.5 米),桶体侧面设有圆形或方形的进料 / 出料口,部分机型的出料口带有可翻转的密封门,外形上可见明显的 “侧开门” 结构。
桶体外部通常包裹着不锈钢外壳,外壳与桶体之间留有一定间隙(用于安装加热或冷却装置,若有该功能),从外形上可观察到桶体与外壳的 “双层圆柱” 形态。此外,卧式滚揉桶的两端设有轴承座,外形上可见突出的 “圆形轴承盖”,与两侧的驱动系统相连,形成 “桶体居中,驱动系统分置两端” 的对称布局。
  1. 立式真空滚揉机的滚揉桶
立式机型的滚揉桶外形多为 “圆桶” 或 “圆锥台” 状,直径与高度比例接近(如 300L 立式滚揉桶直径约 1.2 米,高度约 1.5 米),桶体顶部为进料口(通常为圆形,直径与桶体直径一致或略小),底部设有出料口(多为圆形,带有阀门控制),外形上呈现 “上宽下窄” 或 “上下等宽” 的桶状结构。
滚揉桶外部通常无单独外壳,桶体直接暴露在外(或仅在顶部进料口周围设有防护结构),从外形上可清晰看到桶体内部的抄板(螺旋状或直板状)。桶体底部与驱动系统连接,外形上可见 “桶体覆盖驱动系统” 的结构,驱动系统被包裹在底座内,仅露出电机散热口等局部部件,整体外形更简洁。

(二)驱动系统:位置与外形的显著不同

  1. 卧式真空滚揉机的驱动系统
驱动系统多分为 “单端驱动” 或 “双端驱动” 两种,外形上表现为 “电机 + 减速器” 的组合体,安装在滚揉桶的一端或两端。若为单端驱动,电机与减速器呈 “横向排列”,长度约 0.8-1.2 米,宽度约 0.5-0.8 米,高度与滚揉桶底部持平,从侧面看与桶体形成 “L” 形或 “直线” 连接;若为双端驱动,两端驱动系统对称分布,外形上呈现 “对称的机械组件”,增强设备运行稳定性。
驱动系统外部通常设有不锈钢防护罩,外形为 “长方体” 或 “半圆柱体”,表面留有散热孔,可直观看到电机的散热风扇或减速器的连接轴。
  1. 立式真空滚揉机的驱动系统
驱动系统集中在设备底部,外形上表现为 “底座内置电机 + 减速器” 的结构,底座呈 “圆盘形” 或 “方形”,高度约 0.5-0.8 米,与滚揉桶底部紧密连接。从外形上看,驱动系统几乎完全被底座包裹,仅在底座侧面留有检修门或散热孔,整体外形更紧凑,无明显的 “外露机械组件”。
部分立式机型会在驱动系统上方设置 “传动主轴”,外形上可见一根垂直向上的金属轴,连接滚揉桶底部的搅拌结构,主轴外部设有保护套,避免与物料直接接触。

三、辅助组件(进料 / 出料装置、操作面板)外形差异

(一)进料与出料装置:操作方式决定外形

  1. 卧式真空滚揉机
进料方式多为 “侧面进料”,外形上可见滚揉桶侧面的 “大尺寸密封门”(门体为圆形或方形,面积约 0.5-1 平方米,带有把手和锁扣结构),操作人员需从侧面打开门体,将物料倒入桶内;部分大型卧式机型会配备 “输送带进料装置”,外形上可见一条倾斜的输送带(长度 2-3 米,宽度 0.5-0.8 米),从设备侧面延伸至进料口,形成 “横向 + 倾斜” 的进料结构。
出料方式多为 “倾斜出料”,外形上可见设备底部的 “液压升降杆”(2-4 根,呈 “圆柱形”,直径约 5-8 厘米),通过升降杆将滚揉桶一端顶起,使桶体倾斜(倾斜角度 15-30°),物料从侧面出料口流出,部分机型会在出料口下方设置 “接料槽”(外形为 “长方体”,长度与出料口匹配),方便收集物料。
  1. 立式真空滚揉机
进料方式为 “顶部进料”,外形上可见设备顶部的 “圆形密封盖”(直径与滚揉桶一致,带有液压或手动升降结构),密封盖上方通常设有 “进料斗”(外形为 “倒圆锥形” 或 “方锥形”,容积约 50-100L),操作人员从顶部将物料倒入进料斗,再进入滚揉桶;部分小型立式机型无进料斗,直接通过顶部密封盖的开口进料,外形上仅可见顶部的圆形开口。
出料方式为 “底部出料”,外形上可见滚揉桶底部的 “圆形出料阀”(直径约 15-30 厘米,带有手动或电动控制手柄),物料通过阀门直接落入下方的接料容器(如推车、输送带),部分机型会在底部设置 “旋转出料结构”,外形上可见底部有可旋转的叶片,辅助物料快速排出。

(二)操作面板:位置与布局的差异

  1. 卧式真空滚揉机的操作面板
操作面板多设置在设备侧面(靠近驱动系统的一端),外形为 “长方形”(尺寸约 0.4×0.6 米),采用嵌入式安装,表面设有按钮、显示屏、旋钮等控件,布局横向展开,方便操作人员站立在设备侧面进行操作。部分机型会将操作面板与设备外壳一体化设计,外形上与外壳形成 “平面过渡”,无明显凸起。
  1. 立式真空滚揉机的操作面板
操作面板通常设置在设备中部(高度约 1.5-1.8 米,符合人体工学),外形为 “竖长方形”(尺寸约 0.3×0.5 米)或 “正方形”,多为独立的壁挂式或立柱式结构,从外形上看,操作面板与设备主体有一定距离,方便操作人员在设备周围任意位置操作。部分大型立式机型会将操作面板与中部的操作平台结合,外形上可见 “平台 + 面板” 的组合结构,增强操作便利性。

四、外形差异带来的适用场景区分

从外形差异可直接判断两者的适用场景:卧式机型因横向延伸、低重心的外形,适合加工大块、重物料(如整只禽类、大块牛肉),且便于与车间内的输送带、切片机等设备形成 “水平生产线”;立式机型因垂直堆叠、小占地的外形,更适合小型车间或加工小块物料(如肉丁、肉馅),可在有限的地面空间内实现有效加工。
综上,卧式与立式真空滚揉机的外形差异贯穿整体结构、核心部件及辅助组件,这些差异不仅决定了设备的视觉特征,更直接影响其空间占用、操作方式与适用场景,企业在选型时可通过外形快速判断设备是否适配自身车间环境与加工需求。



推荐产品
诸城市佳兴机械有限公司logo,注册商标

17853669228

Copyright © 诸城市佳兴机械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咨询微信客服
17853669228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站二维码